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是成都军区卫生部主管,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创刊时刊名为《资料汇编》,为不定期刊物,刊载内容以医学临床专题讲座、综述为主。1979年更名为《医学资料汇编》,定期季刊出版,刊载内容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主要以科研课题论文、临床研究论文为主。1985年原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后,改名为《西南部队医药》,仍为季刊。1991年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查批准《西南部队医药》更名为《西南国防医药》(双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军各大军区、军兵种主办的同类期刊中第一个公开发行的医学刊物。2000年经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审查批准,《西南国防医药》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列为国家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1月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批准,《西南国防医药》改为单月刊,是全军同类期刊中第一本月刊。目前,《西南国防医药》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等国内外十余个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是万方期刊网、清华学术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期刊,是国家级核心刊物,也被多个省(市、区)列为A类期刊,作为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可刊物。《西南国防医药》以传递医学科技信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为宗旨,以各类医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研究、高原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园地、医院管理、卫勤研究、基层卫生、综述•讲座等栏目,集学术性、技术性及实用性为一体,具有军事医学和高原及亚热带疾病防治等特色。                

揭秘姜半夏降毒之谜:生姜炮制还是其他?

时间:2024-12-25 16:10:47

近年来,姜半夏的毒性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半夏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而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中,但其毒性也不容忽视。有研究指出,姜半夏对肾脏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包括蛋白尿、管型尿和氮质血症等。此外,半夏本身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可能导致口舌肿胀、咽喉刺痛等症状。那么,姜半夏的毒性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生姜炮制是否能有效降低其毒性?

我们需要了解半夏的主要成分及其毒性来源。半夏含有多种生物碱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其中,半夏的主要毒性成分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如半夏素、半夏苷等。这些成分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刺激作用,导致口舌肿胀、咽喉刺痛等症状。

为了缓解半夏的毒性,中医传统上采用生姜炮制的方法。生姜具有温中散寒、解毒止痛的功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中和半夏的毒性。研究表明,生姜中的活性成分如姜辣素和生姜精油,可以与半夏中的毒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其毒性。例如,在小半夏汤中,生姜不仅制约了半夏的毒性,还增强了其温中和胃止呕的作用。

除了生姜炮制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降低半夏的毒性。例如,通过改变炮制工艺,如煨姜、干姜、炮姜等不同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强药物疗效并减少毒性。此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也为半夏的毒性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通过提取半夏中的有效成分并进行纯化,可以减少其中的毒性成分含量,从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生姜炮制和其他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半夏的毒性,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其毒性。因此,在使用姜半夏时,仍需遵循医嘱,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以减少潜在的风险。对于患有肾脏疾病或其他慢性病的患者,更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姜半夏的毒性主要来源于其含有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生姜炮制是降低其毒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并非唯一途径。通过改进炮制工艺、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及合理用药,可以进一步保障姜半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深入探讨半夏的毒性机制及其控制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