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是成都军区卫生部主管,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创刊时刊名为《资料汇编》,为不定期刊物,刊载内容以医学临床专题讲座、综述为主。1979年更名为《医学资料汇编》,定期季刊出版,刊载内容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主要以科研课题论文、临床研究论文为主。1985年原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后,改名为《西南部队医药》,仍为季刊。1991年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查批准《西南部队医药》更名为《西南国防医药》(双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军各大军区、军兵种主办的同类期刊中第一个公开发行的医学刊物。2000年经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审查批准,《西南国防医药》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列为国家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1月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批准,《西南国防医药》改为单月刊,是全军同类期刊中第一本月刊。目前,《西南国防医药》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等国内外十余个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是万方期刊网、清华学术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期刊,是国家级核心刊物,也被多个省(市、区)列为A类期刊,作为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可刊物。《西南国防医药》以传递医学科技信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为宗旨,以各类医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研究、高原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园地、医院管理、卫勤研究、基层卫生、综述•讲座等栏目,集学术性、技术性及实用性为一体,具有军事医学和高原及亚热带疾病防治等特色。                

这类药致下肢水肿!速看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5-04-28 15:48:23

在医疗领域中,药物的副作用是患者和医护人员都需要密切关注的重要内容。有些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会引发一些特定的不良反应,其中下肢水肿就是较为常见且容易被忽视的一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那些可能导致下肢水肿的药物,让大家对此有更清晰的认识。

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类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药物。这类药物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从而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效果。然而,正是由于其对血管的作用,可能会导致下肢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下肢水肿。例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部分患者在服用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这种水肿通常在用药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表现为双脚或小腿的肿胀,按压时可能出现凹陷。一般来说,轻度的水肿不需要特殊处理,随着身体对药物的适应,可能会逐渐减轻。但如果水肿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就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降压药物。

激素类药物也是导致下肢水肿的“嫌疑犯”之一。激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糖皮质激素常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引发下肢水肿。同时,激素还可能影响体内的代谢过程,导致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合成减少,造成低蛋白血症,进一步加重水肿。比如一些患有肾病综合征的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激素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就容易出现下肢水肿的情况。对于这类患者,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合理调整激素的用量,并可能会同时给予利尿剂等药物来缓解水肿症状。

某些抗抑郁药物也可能与下肢水肿有关。抗抑郁药物主要作用于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但部分抗抑郁药物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水盐代谢,导致下肢水肿。例如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中的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肿胀、麻木等不适症状。这种情况下,患者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是否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或者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来减轻水肿。

除了上述几类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药物也可能诱发下肢水肿。比如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常用于缓解疼痛和消炎。长期大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影响肾脏的功能,导致水钠排泄障碍,进而引发下肢水肿。另外,一些化疗药物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对机体的多个系统产生影响,包括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从而引起下肢水肿。

了解了这些可能导致下肢水肿的药物后,我们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格外谨慎。患者在用药期间,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一旦出现下肢水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医生则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药物副作用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药物的副作用虽然难以完全避免,但只要我们正确使用药物,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就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