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是成都军区卫生部主管,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创刊时刊名为《资料汇编》,为不定期刊物,刊载内容以医学临床专题讲座、综述为主。1979年更名为《医学资料汇编》,定期季刊出版,刊载内容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主要以科研课题论文、临床研究论文为主。1985年原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后,改名为《西南部队医药》,仍为季刊。1991年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查批准《西南部队医药》更名为《西南国防医药》(双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军各大军区、军兵种主办的同类期刊中第一个公开发行的医学刊物。2000年经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审查批准,《西南国防医药》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列为国家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1月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批准,《西南国防医药》改为单月刊,是全军同类期刊中第一本月刊。目前,《西南国防医药》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等国内外十余个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是万方期刊网、清华学术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期刊,是国家级核心刊物,也被多个省(市、区)列为A类期刊,作为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可刊物。《西南国防医药》以传递医学科技信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为宗旨,以各类医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研究、高原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园地、医院管理、卫勤研究、基层卫生、综述•讲座等栏目,集学术性、技术性及实用性为一体,具有军事医学和高原及亚热带疾病防治等特色。
上海中成药集采落地,60亿市场生变
时间:2025-06-19 10:24:22
近日,上海市医保局正式公布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执行名单,这场涉及60亿元降脂药市场的变革引发行业震动。如同投入湖面的一颗巨石,集采政策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医药产业链,尤其以血脂康为代表的降脂药首年采购量达7.33亿片,价格降幅35%的"骨折式"让利,直接改写了市场竞争规则。
政策落地:17组产品构筑集采新框架
本次集采共纳入17组中成药产品,与湖北牵头的首批中成药联盟集采形成联动机制。血塞通、血栓通等心脑血管用药,百令、至灵等补益类品种,以及参麦、银杏叶等经典中成药构成核心采购目录。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创新采用"带量询价"模式,直接挂钩湖北联盟中标价与上海本地挂网价,形成价格双锚点机制。这种"他山之石+本土标准"的定价策略,既保障了跨区域价格协同,又兼顾了地方市场特殊性。
降脂药战场:60亿市场的攻防博弈
在PCSK9靶点降脂药领域,国内外药企正上演"冰与火之歌"。跨国药企以医保准入为盾牌,通过大幅降价构筑防线;而信达、恒瑞等本土企业则凭借创新药研发利剑发起冲锋。传统中成药方面,血脂康凭借7.33亿片的首年采购量成为最大赢家,其35%的价格降幅相当于为每位患者每年节省约2个月的基础用药费用。更值得关注的是,礼来公司新型口服降脂药莫伐倍林的Ⅱ期临床数据公布,这种"药片替代针剂"的突破性疗法,可能在未来重塑降脂药市场格局。
企业应对:创新与成本的平衡术
面对集采带来的价格压力,药企纷纷调整战略布局。部分企业选择"以价换量",通过规模效应消化利润压缩;另一些则转向差异化竞争,如开发缓释剂型、复合配方等增值产品。业内专家指出,当前中成药集采已形成"湖北-上海"联动模式,这种区域联盟的"组团砍价"方式,预计将使相关品种市场集中度提升30%以上,中小药企或将面临"不进集采等死,进集采求活"的生存悖论。
患者获益:用药可及性革命
集采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药箱经济学"的变革。以上海地区200万慢性病患者估算,本次中成药降价预计释放约8亿元的医疗费用空间。血脂康等品种的价格下调,相当于将原本需要"精打细算"的长期用药负担,转变为"放心服用"的基础医疗保障。而口服降脂药的普及,更将改变患者以往"每月跑医院打针"的治疗模式,这种用药便利性的提升,被临床医生称为"从马拉松到散步"的治疗体验升级。
在这场波及整个医药行业的集采风暴中,政策制定者、药企和患者三方正在重构价值分配体系。随着采购周期持续至2027年底,这场涉及60亿元市场的深度调整,或将催生中成药产业从"营销驱动"向"价值驱动"的历史性转型。而对于普通患者来说,优质药品的"白菜价"时代,正在从愿景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