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是成都军区卫生部主管,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创刊时刊名为《资料汇编》,为不定期刊物,刊载内容以医学临床专题讲座、综述为主。1979年更名为《医学资料汇编》,定期季刊出版,刊载内容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主要以科研课题论文、临床研究论文为主。1985年原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后,改名为《西南部队医药》,仍为季刊。1991年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查批准《西南部队医药》更名为《西南国防医药》(双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军各大军区、军兵种主办的同类期刊中第一个公开发行的医学刊物。2000年经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审查批准,《西南国防医药》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列为国家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1月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批准,《西南国防医药》改为单月刊,是全军同类期刊中第一本月刊。目前,《西南国防医药》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等国内外十余个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是万方期刊网、清华学术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期刊,是国家级核心刊物,也被多个省(市、区)列为A类期刊,作为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可刊物。《西南国防医药》以传递医学科技信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为宗旨,以各类医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研究、高原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园地、医院管理、卫勤研究、基层卫生、综述•讲座等栏目,集学术性、技术性及实用性为一体,具有军事医学和高原及亚热带疾病防治等特色。
三伏天5种扶阳菜养生指南
时间:2025-07-25 14:43:58
盛夏三伏,湿热交加,民间素有“头伏不补,伏天受苦”的养生智慧。此时人体阳气随汗液外泄,易出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苦夏”症状。中医认为,顺应天时以温补食材提振阳气,是破解伏天困乏的关键。以下5种“扶阳菜”搭配科学烹饪法,既能温和补益,又避免燥热上火,助您安稳度夏。
姜:温中散寒的阳气引擎
生姜性辛温,被誉为“厨房里的中药”,其含有的姜辣素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犹如为身体点燃一把温和的“内燃火”。伏天食用建议与羊肉配伍,取生姜10克、羊肉300克焯水后,加干姜5克同炖,砂锅慢火2小时至肉质酥烂,最后以胡椒粉提味。此汤可化解羊肉腻感,协同发挥温补脾肾、驱散内寒的功效,尤其适合空调房久坐后手脚冰凉的人群。需注意午后及阴虚体质者宜减量食用。
羊肉:高蛋白的温补燃料
羊肉属血肉有情之品,蛋白质含量高达20%,且富含易吸收的血红素铁。推荐选择羊腿肉或肋排,冷水下锅加葱姜料酒焯透,可有效去除膻味。创新做法可参考泥鳅炖羊肉:先将羊肉煸炒出油,加入料酒、生抽调味,再放入处理干净的泥鳅,倒入热水漫过食材,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20分钟。动物蛋白与矿物元素的组合,能显著改善夏季常见的低血压性疲劳。
韭菜:膳食纤维的阳气充电站
韭菜又名“起阳草”,其硫化物成分能刺激消化酶分泌。伏天宜采用急火快炒法锁鲜:取嫩韭菜切5厘米段,热锅冷油爆香蒜末,下韭菜翻炒30秒即出锅。更创新的吃法是制作韭菜蛋饼:将韭菜碎、胡萝卜丁与全蛋液按1:1:2比例调和,加少量全麦面粉成糊状,平底锅少油煎至双面金黄。膳食纤维与优质蛋白的结合,既能缓解夏季便秘,又可避免传统温补食材引发的燥热。
核桃:不饱和脂肪酸的能量银行
核桃的ω-3脂肪酸含量占其脂肪总量的12%,对改善脑疲劳效果显著。推荐山药核桃粥:大米50克浸泡半小时,与去皮核桃仁20克、山药丁30克同煮,水米比例增至1:8。关键步骤是用刀背将核桃压碎,使其油脂充分融入粥中,食用前加红糖10克调味。这种慢碳水和优质脂肪的组合,能持续稳定释放能量,缓解午后犯困现象。
桂圆:微量元素的天然缓释片
每100克桂圆肉含铁量达4.4毫克,且富含能镇静神经的皂苷类物质。伏天建议冷泡桂圆绿茶:取去壳桂圆肉6克与3克龙井茶置于杯中,注入400毫升凉开水,冷藏浸泡4小时。茶多酚与桂圆多糖形成络合物,可减缓咖啡因释放速度,避免刺激胃肠。对于夜间睡眠浅者,可用桂圆肉15克加水800毫升,小火煎煮20分钟,滤出汤汁代茶饮,能改善夏季特有的“浅睡眠综合征”。
三伏进补需把握“温而不燥”的原则。上述食材建议隔日轮换食用,最佳食用时段为上午9-11点脾经当令之时。搭配适量运动促进阳气升发,可形成“补而不滞”的良性循环。需特别注意,湿热体质人群应减少姜、桂圆的用量,或搭配薏米、冬瓜等利湿食材平衡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