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是成都军区卫生部主管,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创刊时刊名为《资料汇编》,为不定期刊物,刊载内容以医学临床专题讲座、综述为主。1979年更名为《医学资料汇编》,定期季刊出版,刊载内容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主要以科研课题论文、临床研究论文为主。1985年原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后,改名为《西南部队医药》,仍为季刊。1991年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查批准《西南部队医药》更名为《西南国防医药》(双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军各大军区、军兵种主办的同类期刊中第一个公开发行的医学刊物。2000年经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审查批准,《西南国防医药》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列为国家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1月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批准,《西南国防医药》改为单月刊,是全军同类期刊中第一本月刊。目前,《西南国防医药》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等国内外十余个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是万方期刊网、清华学术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期刊,是国家级核心刊物,也被多个省(市、区)列为A类期刊,作为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可刊物。《西南国防医药》以传递医学科技信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为宗旨,以各类医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研究、高原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园地、医院管理、卫勤研究、基层卫生、综述•讲座等栏目,集学术性、技术性及实用性为一体,具有军事医学和高原及亚热带疾病防治等特色。
古人驱蚊三宝!天然无毒效果超乎想象
时间:2025-08-01 10:59:51
夏日炎炎,蚊虫肆虐,现代人习惯依赖电蚊香、驱蚊液等化学产品,却不知我们的祖先早已用天然药材构建起一道绿色防线。那些藏在《本草纲目》里的智慧,如今依然能在生活中焕发光彩。
艾草:穿越千年的驱蚊卫士
艾叶的驱蚊功效早在《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端午日采艾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种菊科植物含有挥发性桉叶油精和樟脑成分,就像天然的小型驱蚊雷达,能干扰蚊虫的嗅觉系统。实验显示,15平方米的房间悬挂30克干艾叶,2小时内蚊虫降落率可降低40%——相当于在室内撑起一把无形的保护伞。古人常将艾条制成"艾虎"挂于床帐,现代改良版可将艾叶与决明子混合缝制抱枕,既驱蚊又护颈。
薄荷:双重功效的清凉特使
唇形科的薄荷叶片布满油腺,轻轻揉搓就会释放薄荷醇分子。这种物质在驱蚊的同时,能像天然空调般降低体表温度1-2℃。明代《食物本草》记载用薄荷汤"洗疮拔毒",现代研究则发现其挥发油对致倦库蚊的驱避率达73%。厨房窗台种植薄荷盆栽,既能随手取用入菜,又像站岗的哨兵阻挡蚊虫入侵。特别推荐将薄荷叶与医用酒精按1:5浸泡,制成喷雾可维持3小时防护效果。
藿香:被低估的驱虫能手
这种带着柠檬香气的唇形科植物,古人行军时必备。《本草正义》称其"芳香而不嫌猛烈",现代色谱分析揭示其含有的甲基胡椒酚,驱蚊效果堪比DEET(避蚊胺)的天然版本。广东地区传统的"藿香正气水",稀释后喷洒墙角,能形成持续6小时的防护圈。更巧妙的是将藿香与陈皮制成香囊挂在汽车出风口,相当于给爱车装上生物滤网。
古法新用的黄金组合
将这三种药材以2:1:1的比例配伍,会产生协同效应。晒干后装入透气棉布袋,每个20克的香包保护范围约5平方米,效力持续2个月。紧急情况下,取混合药材50克加水煮沸,其蒸汽驱蚊效果是单一药材的1.8倍。值得注意的是,孕妇使用时应减少艾叶比例,儿童房推荐增加薄荷含量提升安全性。
这些历经时间检验的方法,不仅避免化学驱蚊剂的神经毒性风险,更暗合现代"环境友好型防虫"理念。下次被蚊虫困扰时,不妨打开祖先留下的"绿色药箱",让传统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继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