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是成都军区卫生部主管,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创刊时刊名为《资料汇编》,为不定期刊物,刊载内容以医学临床专题讲座、综述为主。1979年更名为《医学资料汇编》,定期季刊出版,刊载内容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主要以科研课题论文、临床研究论文为主。1985年原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后,改名为《西南部队医药》,仍为季刊。1991年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查批准《西南部队医药》更名为《西南国防医药》(双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军各大军区、军兵种主办的同类期刊中第一个公开发行的医学刊物。2000年经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审查批准,《西南国防医药》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列为国家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1月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批准,《西南国防医药》改为单月刊,是全军同类期刊中第一本月刊。目前,《西南国防医药》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等国内外十余个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是万方期刊网、清华学术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期刊,是国家级核心刊物,也被多个省(市、区)列为A类期刊,作为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可刊物。《西南国防医药》以传递医学科技信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为宗旨,以各类医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研究、高原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园地、医院管理、卫勤研究、基层卫生、综述•讲座等栏目,集学术性、技术性及实用性为一体,具有军事医学和高原及亚热带疾病防治等特色。
医保基金专项整治行动启动
时间:2025-08-05 17:52:52
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持续完善,但欺诈骗保、过度医疗等乱象仍时有发生。为守护老百姓的"救命钱",国家医保局联合多部门于近期启动全国医保基金监管专项整治行动,这场覆盖医疗机构、药店、参保人的"全链条体检",正以高压态势重塑行业秩序。
一、专项整治的三大核心靶点
本次行动聚焦三类高风险领域:一是虚假住院、伪造病历等"假病人"骗保行为;二是过度检查、分解收费等"假病情"违规操作;三是药店串换药品、刷卡套现等"假票据"灰色产业链。这些行为如同医保基金血管中的"血栓",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直接侵害参保群众权益。
据2023年医保基金飞行检查数据显示,某省三级医院通过虚记手术耗材,单笔骗保金额就达82万元,相当于500名城乡居民全年医保筹资总额。专项整治将运用大数据筛查、智能监控等手段,建立类似"电子眼"的实时预警系统,对异常诊疗行为实施精准打击。
二、普通人如何识别骗保红线
参保群众需特别注意三种常见情形:当医疗机构诱导"挂床住院"(实际未住院却办理住院手续),或要求患者"假就医真开药"时;当药店提出"用医保卡购买生活用品"等置换方案时;当参保人出借医保卡给他人使用时,这些行为都已触碰法律红线。
典型案例显示,某市参保人王某将医保卡租给药贩子使用,不仅被追回违规费用,还面临诈骗罪刑事指控。医保凭证就像"金融身份证",任何买卖、出租行为都将纳入信用惩戒体系,影响后续参保待遇。
三、监管科技构筑立体防护网
此次整治突出技术赋能,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已归集近60万医疗机构数据,能自动识别"同一患者短期内跨省重复开药"等异常模式。某地医保局通过药品用量分析,发现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降糖药采购量竟是实际需求量的3倍,最终查处了虚构处方的骗保案。
对于普通患者,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实时查询就医记录。若发现账单中出现"从未做过的检查项目"或"莫名多出的治疗项目",应立即向12393医保服务热线举报。这些举措相当于给每位参保人配备了"医保雷达",让暗箱操作无所遁形。
四、长效机制守护民生底线
专项整治并非"一阵风",而是建立常态化监管的重要契机。医保部门正在推行"黑名单"制度,严重失信主体将面临公开曝光、行业禁入等惩戒。2024年起,全国将实施医保基金监管信用评价,医疗机构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医保结算额度。
值得关注的是,新修订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举报骗保最高可获10万元奖励。这就像建立全民参与的"医保安全哨"系统,通过社会共治让违法行为寸步难行。随着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医保基金安全网正越织越密,为14亿参保人筑牢健康保障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