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是成都军区卫生部主管,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创刊时刊名为《资料汇编》,为不定期刊物,刊载内容以医学临床专题讲座、综述为主。1979年更名为《医学资料汇编》,定期季刊出版,刊载内容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主要以科研课题论文、临床研究论文为主。1985年原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后,改名为《西南部队医药》,仍为季刊。1991年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查批准《西南部队医药》更名为《西南国防医药》(双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军各大军区、军兵种主办的同类期刊中第一个公开发行的医学刊物。2000年经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审查批准,《西南国防医药》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列为国家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1月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批准,《西南国防医药》改为单月刊,是全军同类期刊中第一本月刊。目前,《西南国防医药》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等国内外十余个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是万方期刊网、清华学术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期刊,是国家级核心刊物,也被多个省(市、区)列为A类期刊,作为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可刊物。《西南国防医药》以传递医学科技信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为宗旨,以各类医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研究、高原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园地、医院管理、卫勤研究、基层卫生、综述•讲座等栏目,集学术性、技术性及实用性为一体,具有军事医学和高原及亚热带疾病防治等特色。                

颗粒剂祛痰药:18亿市场的创新角逐

时间:2025-08-06 09:43:33

近年来,医药行业创新浪潮席卷全球,剂型改良成为企业突破同质化竞争的重要抓手。在祛痰药这一传统治疗领域,一场围绕新剂型的市场争夺战正悄然升温。据最新行业数据显示,颗粒剂型经典祛痰药的市场规模已突破18亿元,近40家制药企业纷纷布局,犹如赛道上蓄势待发的选手,只待发令枪响便展开激烈角逐。

颗粒剂型为何成为市场新宠?

与传统片剂相比,颗粒剂具有溶解快、吸收好、便于调整剂量等显著优势。对于儿童、老年等吞咽困难人群,颗粒剂可直接冲服,大大提升用药依从性。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指出:"就像把大块方糖换成细砂糖,有效成分不变,但溶解速度和服用体验截然不同。"这种"化整为零"的创新思路,使得老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近40家企业竞逐的底层逻辑

市场热度背后是清晰的商业计算:一方面,经典祛痰药临床使用超20年,安全性经过充分验证;另一方面,剂型改良属于"微创新",研发周期和成本远低于新药开发。有分析师用"旧瓶装新酒"比喻这一现象——药企只需投入约3000万元研发费用,就能撬动数亿元市场规模,投资回报率令人心动。目前入局者既包括传统制药巨头,也不乏专注剂型创新的Biotech公司。

颗粒剂技术门槛暗藏玄机

看似简单的剂型转换实则暗藏技术壁垒。药物颗粒需要平衡溶解性与稳定性,既要保证遇水迅速崩解,又要在储存期间保持成分稳定。某企业研发总监透露:"就像制作速溶咖啡,既要颗粒细腻易溶,又不能添加过多辅料影响药效。"目前头部企业已攻克微丸包衣、骨架型缓释等技术难点,使得药物在胃部快速起效的同时,还能延长作用时间。

市场格局或将重新洗牌

随着更多企业加入战局,行业即将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医疗器械经销商王经理观察到:"现在的情况很像智能手机发展初期——大家都在做触屏机,但最终胜出的必定是体验更优的产品。"预计未来三年,颗粒剂祛痰药市场将保持15%以上的年增长率,但市场份额会向具备技术优势的企业集中。部分企业已开始布局复合颗粒剂型,试图通过"祛痰+止咳"等组合拳建立差异化优势。

这场围绕剂型创新的竞赛,本质上是医药产业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的缩影。当政策鼓励、临床需求与技术突破形成合力,即便是经典老药也能迸发新的商业价值。不过需要警惕的是,过热竞争可能导致重复建设,企业需在创新与理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正如行业专家所言:“剂型改良是手段而非目的,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患者获益这个根本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