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是成都军区卫生部主管,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创刊时刊名为《资料汇编》,为不定期刊物,刊载内容以医学临床专题讲座、综述为主。1979年更名为《医学资料汇编》,定期季刊出版,刊载内容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主要以科研课题论文、临床研究论文为主。1985年原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后,改名为《西南部队医药》,仍为季刊。1991年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查批准《西南部队医药》更名为《西南国防医药》(双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军各大军区、军兵种主办的同类期刊中第一个公开发行的医学刊物。2000年经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审查批准,《西南国防医药》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列为国家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1月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批准,《西南国防医药》改为单月刊,是全军同类期刊中第一本月刊。目前,《西南国防医药》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等国内外十余个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是万方期刊网、清华学术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期刊,是国家级核心刊物,也被多个省(市、区)列为A类期刊,作为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可刊物。《西南国防医药》以传递医学科技信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为宗旨,以各类医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研究、高原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园地、医院管理、卫勤研究、基层卫生、综述•讲座等栏目,集学术性、技术性及实用性为一体,具有军事医学和高原及亚热带疾病防治等特色。                

处暑时节皮肤护理科学指南

时间:2025-08-25 17:01:58

一、处暑气候对皮肤的影响

 1. 气象数据与皮肤变化

温度波动:昼夜温差可达8-10℃,导致皮肤血管反复收缩扩张,泛红敏感风险增加40%

湿度下降:空气湿度降至40%-50%,经皮水分流失(TEWL)较夏季增加25%-30%,皮肤屏障功能减弱

紫外线强度:UVI仍维持在5-6级,UVA穿透力强,可导致真皮层胶原纤维损伤,加速光老化

 2. 常见皮肤问题

问题类型

发生率

诱因

典型表现

干燥紧绷

82%

角质层含水量<10%

脱屑、细纹、化妆卡粉

敏感泛红

56%

屏障功能受损,TRPV1受体激活

灼热感、毛细血管扩张

暗沉无光

63%

自由基积累,黑素小体转运活跃

肤色不均、色斑加深

 二、三大护肤误区与临床案例

 误区一:过度清洁破坏皮脂膜

案例:28岁女性使用皂基洁面产品(pH 9.5),每日洗脸3次,2周后出现面颊脱屑、刺痛,经表皮水分流失值达35g/(m²·h)(正常<20)

科学替代:氨基酸洁面产品(pH 5.5-6.5),如含椰油酰甘氨酸钾成分,清洁力适中且保留角质层脂质

 

误区二:秋季防晒可有可无

研究证据:2025年《皮肤病学研究》显示,处暑后UVA占比升至65%,长期暴露可使皮肤弹性下降12%

正确做法:选择SPF30+ PA+++防晒霜,含麦角硫因成分可同时抗光老化,室内每4小时补涂一次

 误区三:频繁去角质追求“通透感”

风险警示:每周去角质>2次会导致角质层厚度<15μm,使皮肤对刺激物敏感度增加3倍

合理频率:油性皮肤每2周1次,干性/敏感肌每4周1次,推荐酶类温和去角质产品(如菠萝蛋白酶)

 三、处暑护肤黄金四原则

 1. 温和清洁:保护屏障第一步

水温控制:32-34℃(接近皮肤温度),避免热水加剧干燥

产品选择:无硫酸盐配方,优先含神经酰胺的洁面乳(如珂润润浸保湿洁颜泡沫)

清洁工具:柔软洁面巾或徒手清洁,避免洁面仪过度摩擦

 2. 分层保湿:三明治护肤法

第一步:补水:含4D透明质酸的化妆水,如樊文花精萃保湿水,渗透至真皮层

第二步:锁水:神经酰胺精华(如修丽可242面霜),修复屏障结构

第三步:封闭:角鲨烷或凡士林成分的面霜,形成保护膜减少水分蒸发

 3. 精准防晒:UV+IR全光谱防护

化学防晒:选择含阿伏苯宗(UVA防护)+奥克立林(UVB防护)的广谱产品

物理防晒:氧化锌(≥10%)配方适合敏感肌,如EltaMD UV Clear SPF46

硬防晒补充:宽檐帽(UPF50+)、防晒口罩,减少防晒霜用量

 4. 内调外养:饮食辅助方案

Omega-3脂肪酸:每周3次深海鱼(如三文鱼500g),改善皮肤脂质结构

维生素A/C/E:胡萝卜、猕猴桃、坚果组合,提升抗氧化能力

水分摄入:每日1.5-2L温水,避免咖啡因利尿导致脱水

 四、地域差异护理方案

 北方干燥地区(湿度<40%)

加强封闭性保湿:含羊毛脂的面霜(如理肤泉B5修复霜),夜间可厚敷

室内加湿:维持湿度45%-60%,避免空调/暖气直吹面部

去角质调整:使用含乳酸铵的温和产品,如First Aid Beauty燕麦磨砂膏

 南方湿热地区(湿度>60%)

清爽凝胶质地:如薇诺娜清透防晒乳,避免闷痘

每周1次清洁面膜:含高岭土成分吸附多余油脂,如科颜氏白泥面膜

控油保湿平衡:添加烟酰胺(2%-5%)的精华,如The Ordinary 10%烟酰胺+锌

 五、敏感肌专项护理

 1. 急救修复方案

泛红期:0.5%马齿苋提取物湿敷(如优色林舒安霜),15分钟降温舒缓

脱皮期:神经酰胺后生物保湿剂(临床数据显示TEWL降低42%),如Curel润浸保湿乳霜

医美后:含EGF的修复精华(如修丽可CE精华),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

 2. 成分避雷清单

酒精/甲基异噻唑啉酮:可引发接触性皮炎,常见于爽肤水、湿巾

香精/色素:增加 TRPV1 受体敏感性,加重灼热感

高浓度酸类:如超过10%烟酰胺、2%水杨酸需谨慎使用

 六、新型成分与技术应用

 1. 神经酰胺类后生物保湿剂

作用机制:模拟皮肤角质层脂质结构,填补细胞间隙,临床缓解期延长至72天(石蜡类仅47天)

代表产品:维特丝神经酰胺修护面霜,含三重神经酰胺NP/AP/EOP

 2. 植物干细胞提取物

抗逆性成分:如苹果干细胞,增强皮肤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损伤34%

技术突破:微囊包裹技术使透皮率提升2.3倍,如樊文花精萃保湿系列

 3. 4D透明质酸钠

立体补水网络:小分子渗透真皮层,大分子在表层锁水,持续保湿8小时

协同效应:与水解胶原蛋白复配,皮肤弹性提升18%(28天实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