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期刊简介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是成都军区卫生部主管,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创刊时刊名为《资料汇编》,为不定期刊物,刊载内容以医学临床专题讲座、综述为主。1979年更名为《医学资料汇编》,定期季刊出版,刊载内容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主要以科研课题论文、临床研究论文为主。1985年原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后,改名为《西南部队医药》,仍为季刊。1991年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查批准《西南部队医药》更名为《西南国防医药》(双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军各大军区、军兵种主办的同类期刊中第一个公开发行的医学刊物。2000年经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审查批准,《西南国防医药》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列为国家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1月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批准,《西南国防医药》改为单月刊,是全军同类期刊中第一本月刊。目前,《西南国防医药》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等国内外十余个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是万方期刊网、清华学术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期刊,是国家级核心刊物,也被多个省(市、区)列为A类期刊,作为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可刊物。《西南国防医药》以传递医学科技信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为宗旨,以各类医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研究、高原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园地、医院管理、卫勤研究、基层卫生、综述•讲座等栏目,集学术性、技术性及实用性为一体,具有军事医学和高原及亚热带疾病防治等特色。                

常用药错用成毒?揭秘安全用药法!

时间:2025-05-15 14:25:06

在日常生活的角落里,总有一些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的事物,药物便是其中之一。今天要聊的这种常用药,它在许多人的家中药箱里占据一席之地,被广泛用于缓解各种疼痛与不适,它就是布洛芬。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一旦用错,它就可能化身为潜藏于体内的“慢性毒药”,悄然侵蚀着我们的健康。

布洛芬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凭借着出色的解热、镇痛、抗炎功效,成为了众多人在感冒发烧、头痛脑热、关节疼痛时的首选。当我们遭遇身体不适,体温升高,或是被疼痛困扰时,一颗布洛芬下肚,往往能迅速驱散阴霾,让身体重回舒适状态。它在缓解女性痛经方面,也堪称“救星”,为无数女性减轻了每月一次的痛苦煎熬。可正是由于它如此常见且容易获取,人们渐渐忽视了它背后隐藏的风险,对它的使用也越来越随意。

超剂量服用,是许多人常陷入的误区。有时候,为了快速缓解疼痛,或是觉得病情稍有反复就自行加大药量,远超出说明书规定的安全范围。殊不知,布洛芬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大剂量的摄入会极大地加重肝脏负担,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就像一台原本正常运转的机器,突然被塞入过量的任务,零件不堪重负,迟早会出问题。而且,超剂量服用还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从轻微的恶心、呕吐,到严重的胃溃疡、胃出血,一步步蚕食着身体的防御底线。

长期滥用布洛芬,危害更是不容小觑。一些人只要身体有点小疼小痛,就习惯性地吃布洛芬,把它当成了包治百病的万能药。但人体自身有着复杂的调节机制,偶尔的疼痛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合理应对才能解决问题。长期依赖布洛芬抑制疼痛,不仅会掩盖病情,让真正的病因被忽视,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还会使身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导致日后需要越来越大的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进而陷入恶性循环。同时,肾脏作为代谢废物排出的重要器官,也会在长期药物刺激下功能受损,影响体内水盐平衡与毒素排泄。

除了用量和时长的问题,不恰当的联合用药也暗藏风险。布洛芬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时,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比如与某些抗凝血药合用,会增加出血风险;与部分降压药同服,可能影响血压控制效果。一些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本以为能增强疗效,却不知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埋下了健康隐患,让身体处于危险的边缘。

特殊人群使用布洛芬时更需谨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老年人,他们的身体状况较为特殊,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与常人不同。孕妇服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儿童脏腑娇嫩,过量或不当使用易出现不良反应,老年人则因身体机能衰退,药物在体内代谢缓慢,更容易蓄积中毒。这些特殊群体在使用布洛芬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切不可盲目跟风用药。

了解完这些风险,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布洛芬呢?首先,严格遵循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与用法,按疗程服用,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服药期间,密切关注身体反应,一旦出现异常不适,立即停药并就医。其次,避免与其他药物随意混用,如有需要,先咨询药师或医生。再者,特殊人群用药前一定要寻求专业指导,确保用药安全。

布洛芬虽是生活中常见的“救急先锋”,但用错就会成为危害健康的“慢性毒药”。我们要摒弃对它的随意态度,以科学、严谨的方式对待每一次用药,这样才能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守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让小小的药片成为健康的“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