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是成都军区卫生部主管,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创刊时刊名为《资料汇编》,为不定期刊物,刊载内容以医学临床专题讲座、综述为主。1979年更名为《医学资料汇编》,定期季刊出版,刊载内容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主要以科研课题论文、临床研究论文为主。1985年原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后,改名为《西南部队医药》,仍为季刊。1991年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查批准《西南部队医药》更名为《西南国防医药》(双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军各大军区、军兵种主办的同类期刊中第一个公开发行的医学刊物。2000年经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审查批准,《西南国防医药》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列为国家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1月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批准,《西南国防医药》改为单月刊,是全军同类期刊中第一本月刊。目前,《西南国防医药》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等国内外十余个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是万方期刊网、清华学术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期刊,是国家级核心刊物,也被多个省(市、区)列为A类期刊,作为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可刊物。《西南国防医药》以传递医学科技信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为宗旨,以各类医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研究、高原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园地、医院管理、卫勤研究、基层卫生、综述•讲座等栏目,集学术性、技术性及实用性为一体,具有军事医学和高原及亚热带疾病防治等特色。
中医理论探析:天人合一与气机升降的奥秘
时间:2025-06-03 10:30:24
天人合一:中医理论的世界观
中医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这种观念源自古代哲学,认为人类与天地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比如,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春天阳气上升,人体也应顺应自然,保持心情舒畅。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的认识上,还贯穿于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中。中医讲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医生在诊疗时,不仅要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还要考虑其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等因素。这种全面的视角使得中医治疗更具个性化和系统性。
气机升降:人体运行的奥秘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机运动形式主要包括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脾气升,胃气降,肝气升,肺气降,心肾相交,这是脏腑之气的升降规律。清代医家黄元御提出的“圆圈”理论形象地描述了这一过程:人体的气机运转就像一个圆圈,当某一环节出问题,整个圆圈就会转不动,人就会生病。
黄元御的学说强调“土枢四象”,即以脾胃为中土、枢纽,肝心肺肾四藏为四象。脾胃的功能正常,气机才能圆转不息,周流六虚。这一理论不仅与古人针灸实不谋而合,也为现代中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象枢土:中医的藏府模型
“土枢四象”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五行以中土为枢而司四象,圆转不息,周流六虚。这一模型源于《黄帝内经》,以脾胃为中土、枢纽,肝心肺肾四藏为四象。黄元御在此基础上提出“崇土”思想,尤其是强调中土为枢轴,脾升胃降,土枢四象为其学术特色。
这种模型不仅解释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还为中医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比如,脾胃功能失调会影响其他脏腑的正常运作,因此在治疗时,调理脾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阴阳五行:中医的理论基石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础,芬余氏《医源》云:“天地之道,阴阳而已矣;阴阳之理,升降而已矣”。阴阳学说认为,万物皆由阴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力量构成,人体的生理活动也不例外。阴阳平衡,人体健康;阴阳失调,疾病丛生。
五行学说则进一步将自然界的事物分为五类,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行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比如,肝属木,木生火,心属火,火生土,脾属土,土生金,肺属金,金生水,肾属水,水生木,形成一个闭环。
病因病机:中医的病理观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不仅停留在表面症状,更注重探究病因病机。病因可分为外因、内因和不内外因。外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内因主要指七情内伤,如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则包括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
病机则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结果,正气强则邪气弱,反之亦然。因此,中医治疗不仅针对症状,更注重调整人体的整体状态,增强正气,驱除邪气。
中医知识博大精深,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到气机升降的“圆圈”理论,再到“土枢四象”的藏府模型,无不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现代中医的实践价值。理解这些基础理论,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还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医知识,达到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希望通过这篇详解,你能对中医基础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