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是成都军区卫生部主管,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创刊时刊名为《资料汇编》,为不定期刊物,刊载内容以医学临床专题讲座、综述为主。1979年更名为《医学资料汇编》,定期季刊出版,刊载内容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主要以科研课题论文、临床研究论文为主。1985年原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后,改名为《西南部队医药》,仍为季刊。1991年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查批准《西南部队医药》更名为《西南国防医药》(双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军各大军区、军兵种主办的同类期刊中第一个公开发行的医学刊物。2000年经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审查批准,《西南国防医药》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列为国家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1月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批准,《西南国防医药》改为单月刊,是全军同类期刊中第一本月刊。目前,《西南国防医药》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等国内外十余个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是万方期刊网、清华学术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期刊,是国家级核心刊物,也被多个省(市、区)列为A类期刊,作为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可刊物。《西南国防医药》以传递医学科技信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为宗旨,以各类医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研究、高原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园地、医院管理、卫勤研究、基层卫生、综述•讲座等栏目,集学术性、技术性及实用性为一体,具有军事医学和高原及亚热带疾病防治等特色。
拔牙前必看!这些药物可能让你血流不止
时间:2025-08-14 14:35:59
拔牙作为常见的口腔治疗操作,看似简单却暗藏风险。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日常服用的某些药物会像隐形炸弹般潜伏在体内,关键时刻可能干扰凝血机制,导致拔牙后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这些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影响人体止血功能,就像拆除了血液凝固系统的部分安全装置。
阿司匹林:温柔的血液稀释剂
这款百年老药如同持续运作的血液润滑剂,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让血液保持"丝滑"状态。数据显示,每日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使术后出血风险提升2-3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作用可持续7-10天,就像给血液打上了持久"防粘涂层"。计划拔牙前1周就需与主治医生商议用药调整方案。
华法林:精准调控的凝血开关
作为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像精确调节凝血因子产量的工程师。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超过3.0时,拔牙后出血风险呈指数级上升。临床建议术前3-5天开始监测INR值,理想情况下应控制在1.5-2.0范围,相当于将凝血功能调整到"安全操作阈值"。但需警惕,突然停药可能引发血栓反跳,必须由医生制定渐进式调整方案。
新型抗凝药:隐形的时间炸弹
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就像给血液安装了定时溶解装置。与传统药物不同,它们起效快、半衰期短,但缺乏特效拮抗剂。研究显示,服用这类药物患者拔牙后延迟出血发生率高达15%。术前24-48小时需根据肾功能调整用药,如同拆除炸弹前必须先切断引线。
多药联用的叠加效应
当抗血小板药遇上抗凝药,好比同时打开了血液的多个"泄洪闸门"。临床观察发现,联合用药患者术后出血量可达单用药者的3倍。更隐蔽的风险来自某些中成药和保健品,如银杏制剂与阿司匹林联用会产生"1+1>2"的出血风险。建议术前2周详细记录所有用药,包括偶尔服用的止痛片和维生素补充剂。
紧急预案:为意外上保险
即使做好万全准备,仍可能遭遇突发性出血。牙科诊所需常备止血明胶海绵、氨甲环酸等"急救工具包",就像手术室标配除颤仪。对于高风险患者,建议选择上午拔牙,预留6-8小时日间观察窗口。术后采用改良加压包扎技术,配合冷链敷贴,能有效收缩血管开口,如同为伤口装上生物止血阀。
个体化用药调整策略
心血管支架术后患者需特别谨慎,贸然停用抗血小板药可能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这种风险比拔牙出血致命百倍。当前指南推荐采用"桥接疗法",即用短效肝素替代口服药,好比在凝血功能悬崖上架设安全索道。糖尿病患者的药物调整更需精确到小时,因为血糖波动本身就会影响血小板功能。
每位患者都应建立自己的用药警示档案,定期与牙科医生、内科医生进行三方会诊。现代医疗体系正在推广电子药历共享系统,让不同科室的医生能像观察透明人体模型那样,清晰掌握患者的药物相互作用图谱。记住,主动披露用药史不是过度谨慎,而是对生命负责的基本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