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是成都军区卫生部主管,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创刊时刊名为《资料汇编》,为不定期刊物,刊载内容以医学临床专题讲座、综述为主。1979年更名为《医学资料汇编》,定期季刊出版,刊载内容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主要以科研课题论文、临床研究论文为主。1985年原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后,改名为《西南部队医药》,仍为季刊。1991年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查批准《西南部队医药》更名为《西南国防医药》(双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军各大军区、军兵种主办的同类期刊中第一个公开发行的医学刊物。2000年经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审查批准,《西南国防医药》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列为国家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1月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批准,《西南国防医药》改为单月刊,是全军同类期刊中第一本月刊。目前,《西南国防医药》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等国内外十余个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是万方期刊网、清华学术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期刊,是国家级核心刊物,也被多个省(市、区)列为A类期刊,作为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可刊物。《西南国防医药》以传递医学科技信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为宗旨,以各类医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研究、高原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园地、医院管理、卫勤研究、基层卫生、综述•讲座等栏目,集学术性、技术性及实用性为一体,具有军事医学和高原及亚热带疾病防治等特色。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 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出版部门: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018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1-1361/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3
出版地区 四川
出版地区 四川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4-0188
- 国内刊号:51-1361/R
- 出版周期:月刊
-
足叶乙甙与恩丹西酮、格拉司琼配伍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足叶乙甙分别与恩丹西酮、格拉司琼在生理盐水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足叶乙甙与恩丹西酮、格拉司琼在8h内的吸收度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外观、pH值及薄层层析检查.结果:在室温条件下,足叶乙甙与恩丹西酮、格拉司琼在0~8h内外观稳定,特征峰吸收度、pH值无明显变化,薄层层析检查无新物质产生.结论:足叶乙甙与恩丹西酮、格拉司琼在生理盐水中可以配伍使用.......
作者:彭显平;徐贵丽;李玉凤 刊期: 2005- 02
-
硬X线局部照射对猪皮肤创伤愈合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硬X射线局部照射对创伤愈合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TUNEL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动态观察不同剂量硬X线局部照射后大鼠伤口愈合的过程.结果:观察发现皮肤放创复合伤的愈合时间与照射剂量存在着密切关系,相关性非常显著,r=0.985.照射后伤口组织胶原的合成降低、排列紊乱,肉芽组织的结构不规则.放创复合伤皮肤伤口成纤维细胞凋亡较单纯创伤组显著增加,伤口局部增殖细胞较......
作者:张恩;周元国;刘霞;李平 刊期: 2005- 02
-
血红素加氧酶 - 2基因敲除对脑出血后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血红素加氧酶-2基因敲除对脑出血后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血红素加氧酶-2基因敲除小鼠,制备脑出血模型.利用MTT法测量出血区域细胞生存率,利用蛋白印记法检测出血区域脑组织氧化反应性蛋白及脂质氧化蛋白含量.结果:血红素加氧酶-2基因敲除小鼠出血区域细胞生存率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血红素加氧酶-2基因敲除小鼠出血区域组织氧化反应性蛋白及脂质氧化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结论:血红素加氧酶......
作者:屈延;章翔;张剑宁;甄海宁;高大宽 刊期: 2005- 02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IL - 2和IFN - γ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和IFN-γ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服用拉米夫定(100mg/d)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集服药前、服药12、24、36及48周时的外周血,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IL-2和IFN-γ的水平进行检测.选取10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将两种细胞因子检测结果以平均值为界分成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和I......
作者:张岩;王平忠;李羽;李新红;张颖;洪沙;白雪帆;陈朝霞 刊期: 2005- 02
-
预防性针刺足三里穴对冷应激大鼠胃粘膜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防性针刺不同疗程足三里穴对应激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内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应激组、电针1d组、电针3d组、电针5d组,每组8只.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胃粘膜血流量,用放免分析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ET,PGE2的变化,用生化法测定NO的含量,并计算各组溃疡指数(UI).结果:应激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MBF明显下降,UI明显上升(P<0.01),而血......
作者:秦明;黄裕新;王景杰;张少玲;赵保民;王旭霞 刊期: 2005- 02
-
老龄家兔慢性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慢性铜绿假单胞菌(PA)肺部感染动物模型,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肺组织的致病作用.方法:本实验用生理盐水作对照,用喷雾法反复吸入感染家兔.比较二组家兔的体温、血象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菌计数;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吸菌组家兔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BALF细菌培养菌落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理学观察发现吸菌组家兔肺泡腔内大量出血、渗出,肺组织内多个小脓肿形成,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
作者:李鸿雁;夏前明;罗克枢;李福祥;全燕;胡永霞 刊期: 2005- 02
-
酮洛芬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制备酮洛芬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KP-PBCA-NP).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空白PBCA-NP,以粒径为指标,应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吸附法制备KP-PBCA-NP,以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应用U10(108)均匀法设计实验,进行条件优化.结果:制备PBCA-NP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液pH2~3,PluronicF68的含量为1.0%~1.5%,优化条件下制备PBCA-NP......
作者:肖正华;吕凤林;张梦军;任建敏;王振维 刊期: 2005- 02
-
SD大鼠苯中毒模型的建立与检测
目的:建立SD大鼠苯中毒模型.方法:苯溶液多点皮下注射.结果:模型鼠血液学变化符合人苯中毒国家诊断标准变化趋势.结论:该方法建立的SD大鼠苯中毒模型可用于苯中毒疾病研究.......
作者:詹纯列;肖育华;吴锦银;李建军;杨传红;李新春 刊期: 2005- 02
-
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对364例乙型肝炎不同标志物的患者血清进行PreS1测定并与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HBV-DNA进行含量测定,然后做对比分析.结果:36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167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中PreS1+144例(86.2%),HBVDNA阳性147例(88......
作者:唐彬;门自起;文莉莉;陈宏安 刊期: 2005- 02
-
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早期心肺损害的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大鼠30.0%Ⅲ度烧伤后心、肺损伤程度及病理改变.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另取8只做为对照组,分别在烧伤后3、6、12、24、48和72h各时相点剖腹取出心、肺标本做病理学检查.结果:烧伤后3h,心、肺脏器即出现明显损伤,持续48~72h.结论: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心、肺损伤出现时间早,而且呈持续状态,显然与高原缺氧环境有关.......
作者:于晟;薛晓东;杨生兰;胡军;张世范 刊期: 2005- 02
动态资讯
- 1 军地联合处置一起重大医疗纠纷患方集体上访的启示
- 2 脑外伤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
- 3 肝癌组织HBV和HCV基因意义
- 4 复合保温措施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保护作用分析
- 5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致交叉配血不合1例
- 6 金钠多与茶多酚对缺氧联合Ang Ⅱ所致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 7 皮肌炎肾脏损害2例报告
- 8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心肌肥大关系研究进展
- 9 艾滋病治疗研究进展
- 10 哈尼医药对毒鼠强中毒致心肌酶谱慢性升高2例的调理作用
- 11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 12 高原移居者返回平原后行无痛胃镜检查术后异常反应观察
- 13 拉莫三嗪对脑外伤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及癫痫的作用研究
- 14 大剂量氨溴索对 ARDS 患者肺保护效果观察
- 15 汶川特大地震中骨科伤员的伤情分析
- 16 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老年AMI患者院前诊断价值
- 17 ATCM技术结合IR降低下肢动脉CT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研究
- 18 脑囊虫病1例
- 19 成功救治溴氰菊酯中毒1例
- 20 32接收通道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