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是成都军区卫生部主管,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创刊时刊名为《资料汇编》,为不定期刊物,刊载内容以医学临床专题讲座、综述为主。1979年更名为《医学资料汇编》,定期季刊出版,刊载内容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主要以科研课题论文、临床研究论文为主。1985年原昆明军区与成都军区合并后,改名为《西南部队医药》,仍为季刊。1991年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查批准《西南部队医药》更名为《西南国防医药》(双月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军各大军区、军兵种主办的同类期刊中第一个公开发行的医学刊物。2000年经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审查批准,《西南国防医药》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列为国家科技核心期刊。2009年1月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批准,《西南国防医药》改为单月刊,是全军同类期刊中第一本月刊。目前,《西南国防医药》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等国内外十余个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是万方期刊网、清华学术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期刊,是国家级核心刊物,也被多个省(市、区)列为A类期刊,作为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可刊物。《西南国防医药》以传递医学科技信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为宗旨,以各类医务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辟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研究、高原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园地、医院管理、卫勤研究、基层卫生、综述•讲座等栏目,集学术性、技术性及实用性为一体,具有军事医学和高原及亚热带疾病防治等特色。                

首页>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 杂志名称: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4-0188
  • 国内刊号:51-136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2001年第01期

胸腰段脊柱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进展

谭映军;潘显明;梅芳瑞;胡修德

关键词:椎体骨折, 椎弓根内固定
摘要:脊柱损伤经椎弓根内固定自1987年问世以来,近十几年从美到欧洲及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各种新的固定方式不断涌现。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钉棒及钉板两个系统。前一个系统侧重于椎体骨折的复位及固定,后一系统主要用于椎体滑脱治疗,随着器械的改进及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应用的范围逐渐相互交叉扩大。现综述如下。1 钉棒系统  Dick钉[1,2〕它由5mm的Schantz椎弓根螺钉及7.0mm的棒组成,钉棒通过一个可调的方向关节连接,可矫正脊柱的前凸或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非常便利,长杆的Schantz钉在复位过程中提供了一个长的力臂容易复位,器械安装完成后,切断多余的钉杆。这一套装置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AO[3~5〕在Dick器械的基础上,Dick及Esees等人研制出一种新A-O固定器械,它仍采用Schanzts椎弓根钉,但是钉棒结合部改为一种坚强的连接,通过万向结内部独特的锯齿状结构,增强了钉棒之间的摩擦力,同时将圆棒改为平棒,来控制其轴向旋转。在120例的临床运用中,平均后凸角度矫正达到14°。  CDI[6~10〕早用于矫正脊柱侧凸,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应用短节段CDI治疗胸腰段骨折获得了满意提效果,此种器械在钉棒结合的基础上,加用了椎板钩及横向牵引装置(DTTS),形成一个坚强框架式的结构,同时钉的尾部分为正后方开口及闭口及侧方开口三种,开口的钉尾有锁定螺丝钉,棒是一种具有宝石粗糙面的金属棒,增加磨擦力,防止钉棒间松动及滑脱。  TSRH[11〕利用椎弓根钉、哈氏棒、鲁氏棒及CDI技术的原理,发展起来了一种坚强的框架式的组合器械,运用三点固定的原理,在椎弓根钉、椎板钩、关节突钩的基础上,加了横突钩,两棒之间有多根横向连接杆,同时增加不同角度的椎弓根钉,使复位及固定过程更加便利。  Isola[12〕这种器械实质上是在哈氏棒及Dick钉基础上改良了一种钉棒钩组合器械,与CDI器械比较类似,但在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比CDI更为简单、实用。  RF[13~15〕此种器械特点将椎弓根钉设计为角度螺丝钉,钉尾与钉杆成5°、10°、15°夹角。钉尾设计一后点开口凹槽,又称“U”形钉尾,棒卡入凹槽内,由螺丝钉锁定,两根棒连接之间有一连接横杆较为坚固,主要应用于T10~L5椎体骨折,对于伴有神经损伤椎体骨折;单纯椎体压缩骨折,前缘压缩超过50%以上,后凸畸形超过25°;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椎管内占位超过50%;腰椎爆裂骨折,正常生理前凸消失或椎体前缘高度丧失40%;爆裂骨折伴三柱损伤及严重脱位,均有非常好的疗效。  AF[16〕,本器械特点为,将连接棒设计为一种带有角度的套简式结构,椎弓椎钉仍为直钉,钉尾有反向螺纹,钉棒结合靠螺丝钉尾部螺纹、螺帽及棒的一个半弧形的凹槽结合,并有自锁螺钉加强连接更为坚强。操作更为简单,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并且临床应用中复位效果优于RF。  APF[17〕该器械将椎弓根丝钉的内直径改为锥形,钉与棒通过1个侧块连接,侧块为一整体,侧块的螺钉孔为一斜锥孔,其中轴与螺杆的垂直线形成0°,5′,10°,15°角度不等。钉棒结合时产生一个相应的角度,使骨折更好复位,螺钉侧块自锁,螺钉与侧块接触的肩胛为六角形,相应侧块接触面为斜坡,斜坡的倾斜度与侧块螺钉孔一致,侧块中有斜坡部分与无斜坡部形成分阶,使螺钉肩胛的六角侧面与台阶侧面正好撞合。  滚花钉[18〕,本器械由六枚滚花钉及2根连接棒及2根横向连接板构成。根弓根螺丝钉的丝扣改为滚花面,用专用器械打入椎弓根,连接棒由一根滚花钉及主杆组成,中央形成一锯齿关节,用螺帽锁定在复位过程中,使用专用器械向前方顶压关节,压迫伤椎,纠正后凸畸形,上下椎弓钉同时撑开,形成了一个三点支撑的生物力学现象,同时横向连接板设计提高了整体强度,临床应用中获得满意的效果。  沈氏内固定器械[19〕。本器械是在Edwards装置的基础上改良设计,连接棒为有棘轮的撑开棒,中央置一高分子套筒,伤椎上位椎体通过椎弓根钉连接,钉尾为一开口“U”形槽,由螺丝钉锁定。下位椎体通过椎板钩与棒连接,通过撑开棒中的棘轮及高分子套筒,利用三点撑开的原理完成轴向矫形,操作简便有效。  SF[20〕,该器械特点为椎弓根钉外直径不变,内直径自尖端向尾侧由细变粗为锥形,尾部设计为一“U”形槽,半开口。棒为中央带有3°~5°弧度的套杆组成,锥形螺钉使受力均匀,防止应力集中,半开口“U”形槽避免作用如RF锁定螺丝钉,省略操作步骤,提高了强度,同时弧形连接杆顶端在复位过程起到了三点支撑作用。